白薯莨
Dioscorea hispida Dennst.
缠绕草质藤本。块茎褐色,卵球形或形状不规则,大小有变化,含毒素,生多条细长的须根,横断面白色,后变微带蓝色或微黄色。茎粗壮,圆柱形,长达30m,左旋缠绕,茎皮具三角形皮刺,初时被短柔毛,后变无毛。叶为掌状复叶,互生;叶柄长达30cm,密被短柔毛;掌状复叶具3小叶;小叶叶柄长约5mm,密被短柔毛;中间小叶叶片卵形至椭圆形,长6-12 (-17. 5) cm,宽4-12cm,基部圆或钝,边缘全缘,先端具尾尖,下面疏被短硬毛,后变无毛,上面疏被短硬毛或近无毛,具掌状脉约5条,脉间具斜升的近平行的横脉,侧生的小叶叶片较小,卵状椭圆形或近宽长圆形,基部极偏斜,其余特征与中间小叶叶片相同。雄穗状花序排列成腋生的圆锥花序,长达50cm,密生茸毛;雄花:无花梗而密集簇生;花被片长约1mm,外轮的较内轮的小而薄,内轮的较大而厚;雄蕊6;雌穗状花序单生于叶腋,长达40cm;雌花:花被片与雄花的相同。蒴果三棱状长椭圆体形,长3. 5-7cm,宽2-3cm,两端截形,密被短柔毛,棱呈翅状,翅宽1. 2-1. 5cm,革质,淡黄色,有光泽。种子着生于蒴果近顶部,倒生,扁平,长约1. 5cm,宽约8mm,先端斜截形,具膜质的翅,翅长圆形,长约2. 6cm,宽约9mm,先端圆钝。花期:花期:4-6月;果期:7-10月。。
产地:东涌、南澳 (张寿洲等4468) 、排牙山 (张寿洲等2142) 、仙湖植物园 (王定跃等0118) 。生于海边灌丛中和山地林缘,海拔50-100m。
分布: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广西、云南和西藏 (东部) 。印度、不丹、泰国、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。
用途:块茎含薯蓣碱,有剧毒;药用可去瘀消肿,捣烂敷患处,可治痈疽、恶疮及跌打扭伤等。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《深圳植物志》第4卷 514页
4740
4740
图 583 白薯莨 Dioscorea hispida
4740
图 583 白薯莨 Dioscorea hispida
1. 块茎;2. 茎的一段、掌状复叶和雄圆锥花序;3. 茎的一段放大(左旋);4. 雄花序轴的一段放大,示其上的茸毛;5. 雄花;6. 果序;7. 种子。(李志民绘)
1. 块茎;2. 茎的一段、掌状复叶和雄圆锥花序;3. 茎的一段放大(左旋);4. 雄花序轴的一段放大,示其上的茸毛;5. 雄花;6. 果序;7. 种子。(李志民绘)
版权所有 ©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 粤ICP备09129350号-9      
地址:深圳市罗湖区仙湖路160号 咨询电话:(0755)2573 8430 Email:fsz@iplant.cn